当前位置:小说> 书库> 狂热战争

狂热战争

来源:微小宝

状态:已完结

作者:不停爬天梯

主角:安德烈,梅兴

微信阅读


精彩内容阅读

我老家住的地方田心村,听我死去的大伯说我们那个村子以前没有外姓,全部都是肖姓,在五十年代的时候因天花、霍乱等灭绝人种的瘟疫全死了,所以我们那也叫“肖家塅”。还有一种叫法“田心河背花园”,我们上街中间隔了条大溪河。后来就来来了很多外姓人士陆陆续续迁居于此,我们也就这样落户到了这里。我们的祖先也许像陶渊明的《桃花源记》描述的那样,为了避免战争,也为了能找个能安居乐业的地方,不远万里我们的祖先从广东梅县迁移过来的。所以我们那村上90%以上的人是说客家话的,有小部分是说本地话,而我就是“非纯客家”的客家女。客家地区分为纯客家和非纯客家。一般认为,在日常工作中,不使用其它方言(“其它方言”不包含普通话),只会讲客家话的人口占该县总人口数89%,且该县文化不受其它方言的文化影响,仍为典型的客家文化的,为纯客家县。也有认为需达到94%以上。总之,纯客家县的数量相对较少。

客家人由北至南的大迁徙,据《嘉应州志》记载“客家人祖先本齐晋人,至秦时被迫而迁于豫皖”,正说明了这一事实。目前关于客家渊源的看法主要有三种:(1)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;(2)北方南迁汉人融合南方土著发展演变而;(3)南方土著融合北方南迁汉人发展演变而来。迁徙的过程肯定是艰险的。扶老携幼,跋山涉水,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去安家过日子。客家先民披荆斩棘,排除险阻,“逢山开路,遇水架桥”。他们终于挺过来了,形成今天这样一支有着数千万人丁的兴旺发达的民系群体。

不同时代分别客居了几个省区,原是中原古代语言,客家口音经沿途省份方言口语的影响,吸取了外来方言,到了梅县山区以后,口音逐渐定型下来,就形成了今天的梅县客家话。梅县客家话保存了大量古音,当地人用客家话朗读文言文和唐诗宋词觉得更加琅琅上口,富有韵律。湖南是属于非纯客家县市:有临湘、平江、浏阳、醴陵、茶陵、炎陵、攸县、安仁、常宁、耒阳、永兴、桂东、汝城、江永、江华、郴州、宜章等17个。

客家人都出自河洛,其范围应包括黄河以南、长江以北、汉水流域以东、淮河以西的中原旧地,其核心在河洛。

客家先民南迁定居岭南后,不但传播了中原的先进耕作技术,而且建筑民宅保持了原有的传统风格。

不过我们那边的建筑风格不是那样的,因为气候、地形的不同,形成了自己的风格。我们那以前的房子都是土坯垒的土房子一般2层居多,然后用石灰粉刷下地上打上水泥,然后是一个三角架成的房梁。这样的建筑风格保证了冬暖夏凉的要求,湖南的地形以山地、丘陵为主,这样的房子让我们可以适应气候差异,让我们可以过上正常的生活。近年来,家乡变化很多,一幢幢红砖砌的房子外面贴上漂亮的各式瓷砖,代替了土坯垒的土房子,的有保持原有的三角的房顶,也出现了和城市接轨的四方平顶。

您的位置 : 小说> 小说库> 狂热战争
返回顶部